泰祺教育

不指定任何栏目

备考18年MBA-MPA-MPACC-MEM各专业详情解读

  • 浏览

    1779
  • 分享至

  • 点个赞

    0

MBA:

工商管理硕士(MBA)一种专业硕士学位,与一般硕士研究生有所不同。首先是培养目标不同,MBA是培养能够胜任工商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高层管理工作需要的务实型、复合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管理人才,特别强调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商业案例分析、实战观摩、分析与决策技能训练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接受知识与技能、个性与心理、目标与愿望等方面的挑战,更具有职业竞争的实力,而其他研究生则侧重于理论学习、学术研究。

适合人群

一是带着问题以求知的心态去读MBA的人。这些人从未系统学过管理学知识,他们大都是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获得了企业管理岗位的职位,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这些企业管理人员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遇到了许多凭经验无法解决的问题,他们感到有必要去学习,去充电,以便更好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二是一些在工作中不太顺利的年轻人,为了给自己一个新的起点,给自己一个新的希望,他们也选择了MBA。他们对MBA的期望值往往高于其他人。这群人期望以MBA作为一个跳板,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是一些学历不太高,工作待遇不理想的人,当他们从各种媒体上看到MBA的有关资料时,认为MBA是一个通向黄金殿堂的黄金大道,于是他们也义无反顾地选择了MBA。

四是看中了MBA这个庞大的同学群体的人,他们并不需要再学习什么,他们既有了现代的管理知识,又有了管理的实践经验,他们认为学MBA最重要的是在名校结识一批未来的管理精英,结一张硕大的关系网,作为自己未来的资源库,使得自己能在商场上左右逢源,立于不败之地。

MPA:

 概况

公共管理硕士(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缩写为MPA)专业学位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从事公共管理、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研究分析等方面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产生与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从1924年美国锡拉丘兹大学马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率先开展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目前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自1998年起步以来,在有关党政部门和高等院校的支持和努力下,发展迅速,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办学基础和经验:在培养模式方面,制定了比较成熟的培养方案,初步形成了一套基本适应公共管理硕士生需求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在师资队伍方面,建立了一支由国内外知名专家、党政机关学者型领导干部组成的复合型、应用型师资队伍;在质量监督方面,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工作办法;在教育管理服务方面,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逐步加强了引领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服务作用,各培养院校也相应成立了专业的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学管理及服务部门,发挥了很好的教学质量保障和教学服务保障作用。

自创办以来,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报考人数不断增加,涵盖面持续扩大,发展前景广阔。

MPA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应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在政治素质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具有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以及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忠于国家,忠于宪法,服务人民。

在学术道德上,树立法治观念,坚守学术底线,严守学术诚信,恪守学术规范。坚决杜绝剽窃、抄袭、篡改、伪造等违反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行为。在职业素质上,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吃苦耐劳,联系群众。增强创新创业能力。

在心理素质上,要有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爱岗敬业的精神,同时要意志坚定,自信有度,能正确面对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具有宽广和包容的胸襟,乐于听取不同的意见。

二、获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1.基础知识

应完成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核心课程的学习,建立完整的公共管理领域基础知识结构,掌握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技术,能够交叉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发现、分析、解决公共管理领域问题。

2.专业知识

应在完成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完成该专业方向的系列课程,以熟练掌握公共管理专业技能及研究方法,并完成一些完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和陶冶情操的选修课。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方向由各公共管理硕士培养院校根据自身优势、地域特点和办学条件,结合所招收公共管理硕士生的学科背景及其工作单位需求,经过充分论证后开设。一般地说,公共管理硕士专业方向的开设应与公共管理有关领域、具有共性的公共事务等密切相关。

公共管理硕士生根据自身工作需要、特长和兴趣,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在完成有关系列课程后,应能掌握相关专业方向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相应的政策分析方法和技术,工作能力和工作潜力得到切实提高,为日后成为通才型的政策分析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奠定坚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三、获本专业学位应完成的实践训练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培养目标、培养对象、课程设置、培养方式以及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有特定的要求和质量标准,区别于教学、科研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实践训练是体现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特色的重要方式。

应完成两方面的实践训练:一是要参与相当课时的经过设计的案例教学课堂训练;二是要在公共部门完成有专门实践导师指导的公共管理实践训练。

1.案例教学训练

应完成相当课时数的案例教学训练。通过案例教学的训练,在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学习形式中,获得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真实“体验”,培养在面临矛盾、问题和困境时做出科学决策的思维方法,提升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公共管理实践

应完成达到培养方案规定时长的公共管理实践训练。公共管理实践是公共管理硕士生掌握一定的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后,在政府部门或非营利组织机构等公共部门进行的实践训练。在实践导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提高工作效果、提升工作技能。实践形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包括参观、考察、参加课题研究等。

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公共管理硕士生可以在原工作单位完成公共管理实践训练。不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公共管理硕士生须到公共部门完成公共管理实践训练。公共管理硕士生完成公共管理实践训练后应提交符合所在学位授予单位质量要求的实践报告。

四、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完成公共部门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能应对突发事件、解决新问题。具体如下:

(1)具有公共服务的能力。具有服务意识,责任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密切联系群众;善于运用现代公共管理方法和技能,注重提高工作效益。

(2)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通过研读资料和实践等渠道,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知识与经验;能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发现和分析问题,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测发展趋势,并提出对策建议。

(3)具有沟通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条理清晰,用语流畅,重点突出;尊重他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能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

(4)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公共领域问题的复杂性和难以复制性要求公共管理硕士生必须具备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具备新观点、新思维,为提高国家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支撑。

(5)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公共管理实践工作的复杂多变,要求公共管理者能够审时度势,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能够制定预案;在面对复杂事件、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时能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处变不惊,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五、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学位论文写作是我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公共管理硕士生知识结构、技术方法与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其教学培养、理论研究、综合素质等各方面的表达途径和导出方式。同时,撰写公共管理硕士学位论文作为学生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体现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

1.选题要求

学位论文应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公共管理实践中的问题。为了使论文达到一定的深度,在论文选题中应选择适当的切入点,使研究的问题具体化、细分化。选题的一般原则是要有实践意义或理论意义。

2.学位论文形式和规范要求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经过开题、写作、答辩等环节完成。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中需要有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领域专家参与。

3.学位论文质量要求

(1)选题与综述:选题为公共管理领域的现实问题,在职研究生的选题能够结合作者本人的管理实践,综合、全面地反映有关问题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

(2)论文能够体现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及分析能力:体现出作者在公共管理学科及相关领域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运用规范的公共管理研究方法,通过调研,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材料详实,结构严谨,推理严密,逻辑性强;层次分明,图表规范,善于总结提炼。

(3)论文成果有一定的创新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能综合运用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新现象、新问题,提出新命题、新观点;论文成果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为公共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与政策建议。

   MEM:

    工程管理硕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简称MEM)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2010年9月批准新增的专业学位(专业学位号:125600)。其目的是适应我国现代工程事业发展对工程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工程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工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国工程管理的人才质量。

工程管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向学生提供对核心管理领域知识的理解,如市场、会计、组织行为、商业道德、法律及金融等;注重向学生提供对内在的和共同的管理知识的理解,如系统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管理等;注重向学生提供不同管理层面管理工程功能所需的知识和技巧;注重向学生提供在实际工程项目或问题中将技术和管理进行集成的经验。
  课程主要涵盖项目管理、工程管理、物流工程、工业工程等方向上的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方法、手段、对象的分析与学习实现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主要课程有:管理学、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运筹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工程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市场学等内容。

工程管理硕士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中的管理者;重要复杂的新产品、设备、装备在开发、制造、生产过程中的管理者;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转型、转轨、与国际接轨的管理者;产业、工程和科技的重大布局与发展战略的研究与管理者。

工程管理硕士(MEM)主要针对具有一定的一线工作经验,目前需要向管理方向转型,或者是在工程管理工作中遇到瓶颈的学员。 

通过在职2-3年的系统学习,在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前提下。有效掌握在项目管理、工程管理、物流工程、工业工程等方向上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方法、手段、对象的分析与学习实现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MPACC:

会计专业硕士与会计学硕士,各有侧重,其招生办法、教育内容、培养模式、质量标准等需要突出职业要求,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这两种名相近易混淆的专业具体区别如下:

区别

会计学硕士

会计专业硕士

培养模式

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学制一般为三年。

主要以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强调团队合作、注重培养创业型、职业化素质,学制一般为两年。

培养方式

主要以公费和委托培养为主,自费情况较少,并设置有大量的奖学金。

会计专业硕士主要以自费培养模式为主,设有少量的奖学金。

课程设置

会计学硕士作为学历教育,重点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偏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如财务理论、会计理论、审计理论、国际会计等会计相关知识。

会计硕士作为职业教育,择更多偏重于实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考试科目

初试:1.政治100分。2.英语一100分。3.数学三150分。4.会计学或管理学150分(综合考察会计、管理学和经济学方面的知识)

初试:1.英语二100分。2.管理学联考综合能力200分。其中数学基础(只考察初等数学,无高等数学)75分;逻辑推理60分;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论说文35分)。

录取标准

要以录取优秀的具备科研能力的人才为主,初试要求很高,复试重点对专业课知识及理论进行考察。

主要以录取具备职业化素质的人才为主,初试要求偏低,复试重点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察,尤其重点对职业背景进行考察。

职业认证

无相关社会认证

会计专业硕士获得CPA,ACCA等多方认证,可拥有部分职业资格免考的优惠政策。

导师制度

单导师制度

双导师制度

      综上专业考试科目:

英语二:总分100分。

题型分布为:

1、综合填空完型填空20道,每题0.5分,共10分;

2、阅读4篇文章,40分;

3、新题型考试,10分包括段落标题选择、文意理解选择2种;

4、翻译15分;

5、写作25分两篇作文:书信作文,10分,话题作文,15分。

综合能力:总分200分。

此试卷由数学、逻辑和写作构成,其中数学占75分,逻辑占60分,写作占65分。

数学和逻辑均为单项选择题。数学分条件充分性判断和问题求解两大部分,其中问题求解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条件充分性判断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逻辑为30道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写作要求写两篇文章,1.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 2.论说文 35分 形式从命题作文、基于文字材料的自由命题作文、案例分析中选一种。

详情咨询 0531-66683513

1人喜欢
在线预约
请认真填写正确的联系信息,泰祺老师会尽快联系您!为您解答相关问题。

预约电话

0531-66683513

在线客服

立刻咨询
说明:您只需填写姓名和电话即可免费预约!也可以通过预约电话免费预约,还可以和我们的课程顾问进行在线实时交流,并在较短时间内给予您活动安排回复。
济南泰祺
分校二维码
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
专注经管类考研22年
联系我们CONTACT US

  • 华强校区[查看地图]

    济南市历下区解放路79号华强国际中心A栋35层3507室

    咨询电话:0531-66683513

    日间咨询:0531-66683513

    夜间咨询:0531-66683513